尤世威后人尤哲(左)在山海關總兵府聽取講解。
“雙喜臨門啊,歡迎更多的總兵后人回家。”這幾天,山海關總兵府景區(qū)副總經(jīng)理劉學勤特別高興。一個月前,天津的劉靜堃女士來尋親,想確認總兵劉源清是不是他們家族的先人。而后,第17任總兵尤世威的后人尤哲又來祭祖,為總兵府平添了一份熱鬧。
9月14日,記者見到了尤哲,50歲出頭的他顯得很精神,高高瘦瘦的。尤哲來自陜西榆林,明朝時叫榆林衛(wèi)。明清兩代,榆林出過100多位總兵,尤氏一族就有10位,是名副其實的“總兵之鄉(xiāng)”。
這幾天,尤哲走遍了總兵府的每個角落,在英武堂內(nèi)的兩張畫像前,他沉思良久。拍照留念時,他一臉嚴肅。
尤哲是明朝山海關第17任總兵尤世威的十四世孫,而第8任總兵尤世祿,是尤世威的弟弟。有記載的尤家族譜從1100年前的后唐開始,祖先尤思禮,第五世孫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的尤袤。
在史書記載中,尤世威、尤世祿兄弟倆都以英勇著稱。公元1643年,李自成打下西安,傳檄文到榆林招降,總兵王定棄城逃跑,眾人推尤世威為主帥,他率領家兵,高舉朝廷的“帥”字旗和家族的“尤”字旗,拼死防守多日后落敗。尤世威、尤世祿等人堅決不降,都被殺害。
尤世威的墓地位于陜西府谷縣,尤哲曾多次前去拜祭。身為尤家子孫,尤哲特別自豪,他用了很多精力研究家族歷史,光買書就花了幾萬元,整理出各種資料,并打算出一本書。
“多年的心愿啊,完成了。”尤哲說,5年前續(xù)寫家譜時,他通過網(wǎng)絡聯(lián)系到一位撫寧的朋友——尤光甫。后來,尤光甫將景區(qū)的角角落落拍成照片發(fā)給尤哲,并邀請他來看看。
看著照片,想著那是祖先任職過的地方,尤哲很激動。他早就打算來山海關,卻一直沒有成行,一方面是工作忙,另一方面,用他自己的話說,應該是一種“近鄉(xiāng)情怯”的感覺,“我的先人曾在這里灑下血汗。在我心里,總兵府是很神圣的。”
對于尤哲的到來,劉學勤很歡迎。他說,總兵的畫像都是虛構的,現(xiàn)在能以后人為原型,重新為尤世威、尤世祿畫像,就更真實了。此次踏訪,尤哲提供了很多珍貴資料,劉學勤打算將來辦一個小型展覽,讓游客可以更多地了解這位英勇忠烈的總兵。
說起來很有意思,一個月前來尋親的劉靜堃,想確認第16任總兵劉源清是不是他們家族的先人,而劉源清的父親劉肇基,曾是尤世威的副將。尤哲說,如果有機會他想和劉靜堃見一面,“我們的祖先曾一起共事,我們又先后來尋親祭祖,也是緣分呢。”
除了祭祖,尤哲還有一個心愿。尤世威、尤世祿在山海關鎮(zhèn)守,肯定有家人、家丁跟著一起過來。尤哲想,港城也許還有尤家的后代,如果有,希望這些人和他聯(lián)系。若能相聚,也是一大喜事。
離開時,劉學勤將尤哲送出很遠。他說,另一位總兵朱梅的墓地就在山海關,他曾去查看。據(jù)附近村民說,每年清明,朱梅的后人都會去掃墓,他希望與他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“明朝山海關共23任總兵,22個人,歡迎這些總兵的后人都回來看看。”
要走了,下次不知道什么時候來。走出總兵府前,尤哲蹲下身子,抓了一把土,又松開。總兵府是在原址重建的,建筑很新,但腳下的土地,還是幾百年前的熱土。